最新更新文章排行 媒体矩阵城市分站

本站搜索

企业登录 企业入驻 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

eVTOL景区飞行:低空经济从“科幻”迈向“现实”

时间:2025-10-10浏览量:来源:小编

百米高空俯瞰美景,电动飞行器悄然划过天际,曾经只存在于科幻电影中的“空中出租车”,正在中国景区变成游客触手可及的体验。

十一长假前后,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让“City Fly”成为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从“云端”看城市的低空旅游,这种全新体验也为城市和各大景区,引来了一波波流量。eVTOL不仅完成了在景区的飞行,也标志着低空经济正式从概念验证阶段迈入商业化探索阶段。

例如,今年国庆假期,大运河杭钢公园以“Play Ground”潮流生活嘉年华暨赛博季为主题推出超25项特色活动。在淬火倒影池区域,全球首创的立式载人飞行器完成水面低空悬停、转向等系列动作,展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在文旅场景的应用潜力。

随着越来越多城市开始竞逐低空赛道,“低空+文旅”展现更多的想象力。

景区观光:eVTOL商业化的首发站

1月24日,众安航空eVTOL在杭州城市阳台成功首飞,EH216-S航空器平稳垂直起飞,在空中飞行约10分钟后返回降落。

首飞仪式上,众安航空宣布将与亿航智能合作推出eVTOL载人观光旅游体验等产品,并计划探索载人交通、物流运输、应急救援等多种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力争于2025年国庆节前完成相关筹备,并陆续开展商业运营。

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正成为杭州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去年10月,杭州首条钱塘江低空游览航线正式启航,这也是杭州主城区常态化运营的首条低空旅游观光航线。去年12月,杭州发布《杭州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27年)》,为“打造全国低空经济领军城市”这一宏伟目标制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

与此同时,在1月1日,祥源通航首批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就在韶关丹霞山成功试航。随着起飞指令下达,2架eVTOL腾空而起,赤壁丹崖、长老峰以及阳元石等地标级景点尽收眼底。本次首航成功,标志着丹霞山正式成为全国首个跻身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低空经济赛道的山岳型景区。

活动现场,祥源通航与韶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就资源共享、品牌共建、产品共创共赢达成共识,政企携手推动韶关低空经济展翅高飞。

2024年,文成携手广州亿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合资成立浙江之翼通航有限公司。在双方携手之下,eVTOL在文成实现载人首飞,伯温故里景区还首次推出了“低空游文成”活动,引来了不少人的目光和点赞。

景区观光成为eVTOL商业化落地的理想首发场域,是不是偶然?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认为,景区观光成为eVTOL商业化落地的理想首发站,核心在于其“低风险、高需求、强体验”的天然适配性。景区游客量大且对新鲜体验接受度高,eVTOL提供的“空中视角”可形成差异化竞争力。景区飞行路线固定、空域相对封闭,安全风险可控,适合eVTOL技术验证与运营模式探索。

他表示,景区已具备成熟旅游基础设施,起降点、充电设施等可快速适配,降低商业化门槛。此外,eVTOL在景区可实现“小范围、高频次”运营,快速积累飞行数据与用户反馈,为后续拓展物流、救援等场景奠定基础,形成“观光-物流-救援”的梯度商业化路径,推动低空经济生态构建。

产业化成果:从概念验证到规模化运营

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或由“政策元年”迈入“规模化应用年”。2025年也是eVTOL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年份。从适航认证到订单增长,从技术突破到产能扩张,eVTOL产业生态日趋完善。

多位企业高管向媒体表示,在经历2024年“政策驱动”的爆发期后,行业已转向“安全健康、有序发展”的新阶段。在2024年的战略布局中,低空经济实现了从行业概念到国家战略的跃升。随着其首次纳入政府工作报告核心内容、低空经济司正式成立,以及各地政府配套法规体系的密集出台,催生出多元应用场景竞相发展的繁荣格局。

在当前的低空航空器领域,多旋翼、复合翼、倾转旋翼等多样化机型集中涌现,适航审批流程明显提速。其中,亿航智能EH216—S率先集齐“四证”(包括相关运营航司获得的运营合格证);随后2025—2026年,沃飞长空、峰飞航空等领军企业的产品也将相继通过适航认证,标志着行业进入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头部企业也正加速推进eVTOL在文旅场景的商业化落地。

7月22日,上海峰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向广州合利创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交付全球首架“三证齐全”的吨级以上eVTOL——V2000CG凯瑞鸥。这标志着大载重eVTOL在适航标准方面实现突破。

值得留意的是,市场订单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5年1月,小鹏汇天的“陆地航母”,已收获超过3000架超前预订订单。截至2024年11月,沃兰特航空签订战略合作及意向订单860余架。2024年11月,吉利控股旗下的沃飞长空与工银金租签署了首批120架AE200意向采购订单。

产能建设方面,各大eVTOL制造商纷纷布局生产基地。从中央到地方,关于低空空域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培育、飞行器适航取证、场景应用、人才培养等各方面支持政策密集出台,各地的低空经济产业基金、国有独资低空经济公司、低空产业园区纷纷成立。

以产业基金为例,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有20个地区成立低空经济产业基金,总规模已超千亿元。这些产能布局为未来规模化交付奠定了坚实基础。应用场景呈现多元化拓展趋势。除了景区观光外,eVTOL在物流、应急、医疗等领域的应用也取得实质性进展。

郭涛认为,2025年eVTOL产业化成果显著,主要体现在技术突破、适航认证与场景落地等方面。eVTOL在旅游、物流、救援场景实现常态化运营,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达17.2亿元,形成“技术-标准-场景”的良性循环。

瓶颈与前景:低空经济腾飞前夜的挑战

尽管eVTOL产业化成果显著,但业界普遍认为,低空经济仍处于腾飞前夜,全面商业化面临诸多挑战。

9月中旬举行的亚布力企业家论坛第21届夏季年会上,亿航智能首席运营官王钊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尽管技术逐步成熟,eVTOL要实现大规模商业运营仍受到多种客观因素的限制,比如需配套低空基础设施、完善监管体系,还需加强低空经济相关人才培养、科普工作,以及提升公众接受度。

郭涛指出,当前低空经济正处于腾飞前夜,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达1.5万亿元,eVTOL作为核心载体面临多重瓶颈。

比如,空域管理方面,现行“管制空域”为主的管理模式限制灵活使用,跨区域飞行审批周期长,影响即时响应需求;基础设施方面,全国通用机场数量少,起降点、充电设施、5G-A通信网络等配套不足,制约规模化运营;技术层面,电池能量密度未达城市交通所需400Wh/kg,飞控系统在极端环境下的稳定性待提升;法规标准方面,适航认证“一事一议”模式导致周期长、成本高,跨区域标准不统一影响市场拓展;公众认知方面,对eVTOL安全性、成本效益的疑虑仍存,需通过“透明适航”教育、共享航班模式等降低体验门槛,推动市场普及与生态成熟。

不过,随着浙江、广东等多地景区eVTOL观光项目的陆续启动,低空经济已不再只是资本市场的概念炒作。来自亿航智能、峰飞航空等企业的订单量持续攀升,生产基地扩建计划也在加速推进。走在杭州钱塘江畔或韶关丹霞山景区,游客已经可以亲眼看见eVTOL轻盈划过天际的身影。

这些飞行器承载着游客的高空观景愿望,也承载着eVTOL应用的期望。从景区观光起步,eVTOL正朝着物流、应急、医疗等多领域拓展,一幅“天空之城”的画卷正在缓缓展开。

综合自杭州日报、北京商报、韶关日报、证券日报、每日经济新闻等


标签:

联系作者

Dylan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低空经济报

  • 邮箱:18026288868
  • 手机:18026288868
  • 地址:18026288868
  • 本站信息部分由会员发布,网站已尽严格审核义务,请您做任何行动前务必再次与组织方或发布者核实确认。

在线留言

微信二维码

微信号:18026288868

Copyright © 2024-2024 低空经济报 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2023025135号

百家号

微博号

搜狐号

新浪号

网易号

企鹅号

头条号

服务号

订阅号

知乎号

小程序

凤凰号

生意宝

哔哩哔哩

抖音视频

微信视频

好看视频

西瓜视频

腾讯视频

搜狐视频

网易视频

优酷视频

爱奇艺视频

快手视频

总站

江苏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