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东 郭明军 王天瑞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之一,“低空经济” 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加之2024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明确划分出“适飞空域”,标志着2024年成为我国“低空经济发展元年”。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低空经济发展,加快部署出台相关政策,推动低空经济发展。2021年,低空经济被写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将低空经济列入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以来,国家层面加速对低空经济发展的布局。2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强调鼓励发展与平台经济、低空经济、无人驾驶等结合的物流新模式,低空经济被列入了国家和地方重点支持的产业范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近两年,我国各地掀起低空经济发展热潮,纷纷出台促进低空经济发展的支持政策,抢抓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机遇。10月,国家相关部委拟成立低空经济专管司局,加快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据统计,今年有26个省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发展低空经济做出部署,“支持”“经济”“建设”“奖励”等成为高频词汇,四川、海南、湖南、江西、安徽5省被确定为全国首批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份。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发展低空经济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保障、服务国防事业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然而,什么是低空经济、如何发展低空经济,成为当下破题的关键。
关于低空空域的范围,通常是指距正下方地平面垂直距离(真高)在 1000 米以内的空域,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和实际需要可延伸至 3000 米。这部分空域,过去多为军方管制空域,大部分通用航空活动需要履行临时空域申请、飞行计划审批。2023年6月28日,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正式发布《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明确除管制空域以外的真高120米以下空域划为“适飞空域”,开放给运行安全风险相对较小的微、轻、小型、农业无人机用户使用。这是我国首部针对无人驾驶航空器的行政法规,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一法规的落地实施,降低了无人机合法飞行的门槛,也让各地看到低空空域这片“蓝海”潜藏的巨大价值。
低空经济是围绕低空空域资源开展的各类经济活动的总称, 是对通用航空产业经济属性新的解读, 因而在当下发展阶段,低空经济已演变为一个产业概念。目前业内对“低空经济”广受认可的定义,是指低空空域内,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主体,以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商业活动或公共服务领域融合发展的一种综合性新经济形态。依此看来,低空经济与大众熟知的“无人机”并不能直接“划等号”。
当前,我国低空经济进入加速发展期,增长潜力、发展空间巨大。《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指出,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已达5059.5亿元,增速达33.8%,预计到2026年,低空经济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然而,我国低空经济发展仍存在网络通信和卫星导航信号差、统一低价的共享基础设施有待完善、空域管控手段不足、法律法规和标准缺失等问题。
为加快促进我国低空经济创新发展,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结合当前低空经济发展现状与产业基础,应以打造适度超前、泛在安全的低空飞行基础设施体系为核心,以构建开放统一、包容审慎的政策规范为保障,以培育自主可控、数实融合的产业生态为目标,坚持规模化、规范化、差异化、融合化的发展思路,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空经济发展道路。
一、坚持规模化:低空飞行活动规模化发展是培育新兴经济形态的前提条件
世界上第一架无人飞行器的诞生,可追溯到1917年研发的斯佩里空中鱼雷,此后主流国家纷纷探索无人机在军事战争中的应用,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无人机开始进入民用领域。然而,过去的无人飞行仅涉及少数群体,受空域管控和使用成本等因素影响,应用场景主要在军方和个人消费娱乐,如此有限的应用无法形成一种“经济形态”。正如北京大学程承旗教授所言,低空经济发展的目标是“人手一台或几台无人飞行器”。只有应用场景足够丰富,才能凸显低空飞行创造的产业价值,从而显著降低有人和无人飞行器的边际使用成本,进一步提高各行各业的使用积极性,以正向循环的方式带动低空经济形态的形成。当前大部分实践案例为确保低空飞行活动的安全性,专门为有人、无人飞行器开辟固定航路,防止飞行器发生碰撞。随着低空飞行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低空飞行的规模化发展对数据处理、路径规划的准确度和速度提出极高要求。为此,迫切需要构建一套以低时延、大规模算力中心和稳定可靠通信网络为底座,汇集地理、气象、飞行器等多源数据,基于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提供科学高效空中交通管理服务的数据基础设施体系,支撑国家和地区低空经济发展。
二、坚持规范化:低空飞行活动规范化引领是加速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根基
我国低空飞行活动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缺少明确的国家级专项顶层规划和上位法,从发展目标、平台建设、安全保障等方面给予战略指引,因此,一些地方发展低空经济仅停留在想法阶段,难以真正落地。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有赖技术进步,更需要法治的坚强支撑。在低空经济立法方面,国内起步较早的城市率先进行了探索,广东深圳于今年2月出台了全国首部低空经济立法《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围绕深圳低空经济实际,从基本原则、管理体制、基础设施、飞行服务、产业应用与支持、技术创新、安全管理及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规范,为市场建立了信心。在低空经济标准体系建设方面,为避免出现盲目上马、重复建设、“碎片化”治理等现象,应从飞行器接口、多源数据组织管理方式等多个角度搭建低空经济标准规范体系,“软”“硬”一起抓,才能推动低空经济有序、健康、协同发展。
三、坚持差异化:低空产业体系差异化布局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要求
低空经济具有产业链条长、应用场景复杂、使用主体多元、涉及部门和领域多等特点,涵盖航空器研发制造、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运营、飞行服务保障等各产业。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各地将低空经济等战略新兴产业视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新机遇,但是也应考虑自身发展基础,坚持差异化原则,因地制宜地加强产业的统筹协调,避免无序竞争。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明确发展定位,集中突破产业链中关键难点环节,制定产业链的发展配套政策,统筹推进项目建设、人才引进、招商引资、技术创新、政策扶持等方面的各项工作,坚持锻长板和补短板并举,积极培育优势产业和“低空+”应用场景,进一步赋能传统产业。另一方面,东中西部地区、大中小城市差异化布局,聚焦各自优势,加强与周边兄弟地区协同联动,鼓励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和重复利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效益最大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快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四、坚持融合化:低空经济多维度融合化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是空间融合。当前低空“适飞空域”仍是一个逐步开放的空间范围,将传统的二维地面活动拓展到三维的低空空间,这一空间并不是独立存在的,由此产生的飞行活动也不是独立存在的,如起降场地、通航设施设备等地面保障基础设施,与高空、中空、地面乃至地下深度融合、相互配合发展,从而形成全空间产业生态。二是数据融合。低空飞行涉及的数据种类极多,如气象数据、地面高程数据等,在不同的场景下还会叠加更多的行业数据,这些数据不仅时空分辨率不同,采集规格也千差万别,这就迫切需要一种统一的时空数据组织管理模型,对多源异构的数据进行清洗加工、处理分析,从而来实现安全、高效的融合飞行。三是产业融合。在“低空经济”这个概念出现之前,飞行器制造、起降台等基础设施建设已较为成熟,很多行业也已经有了一些成熟应用,如鄂尔多斯规划建设的400公里长、5公里宽、面积约2400平方公里的沙海里的“光伏长城”,使用无人机为光伏板巡检,显著节省了人力投入、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建设运维成本。当下,政府侧要思考的是如何快速补齐产业链条,市场侧若要入局,则应考虑如何与传统产业碰撞出新的应用场景。
数字经济时代,随着全国一体化算力网、数据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发展低空经济正当其时,在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的双重推动下,将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新的动力,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创新体验。(陈东系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算力经济处高级工程师;郭明军系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算力经济处处长;王天瑞系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研究院研究员。)
2024低空; 内蒙古:从草地机坪到低空经济
——75载砥砺奋进之内蒙古航空事业发展篇 来源:内蒙古日...(166 )人阅读时间:2024-12-23低空经济2024| 低空经济2024:面向新低空经济的快速发
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正逐渐成为培育发展新动能...(111 )人阅读时间:2024-12-23低空经济报2024: 低空经济网:合肥运用低空经济赋能生态环
中宏网安徽8月22日电 创新大道上,工作人员正在利用无人机...(115 )人阅读时间:2024-12-232024; 2024低空经济:低空经济商业化时间表来了:2年
被业内人士一致共识的现状是:当前,技术已经不再是制约行业发...(105 )人阅读时间:2024-12-23低空经济报
微信二维码
微信号:18026288868Copyright © 2024-2024 低空经济报 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2023025135号